陶勇和他的救命恩人:医护执业安全只能靠“贵人”?
导读
也许正因为善良,上天才给他留了一条命,让他能站出来,为这些年来那些无辜倒下,来不及为自己申辩的被砍杀的医护人员说出自己的冤屈。
陶勇医生的故事就像连续剧,一集集追剧后,发现后面还有更多戏剧化内容。
细节不断浮出水面,被袭当天的整副拼图逐渐成形,很多善良的人在那天的举动也一一显露,如果不是这些人,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活生生的陶勇医生。
回望阴霾:一群善良者透射着光芒
1月20日,浓重的乌云挡住了太阳。
这一天,既是钟南山院士在央视说“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的日子,又是陶勇医生遇袭的日子。
那天下午13时55分,正在703诊室看病的陶勇遭遇了与患者的黑色谐剧:一个患者砍杀他,另一个患者却帮他挡刀。
前者的残忍卑劣,映衬出后者的善良勇敢。
手无寸铁的陶勇挣扎着从诊室出来,该男子追到楼道内,陶勇的科室同事、眼科医生杨硕(男,43岁)上前欲夺取行凶者手中的菜刀,被砍伤手部和耳朵。
陶勇被歹徒追砍至楼下6层,这时,生殖医学中心的护士陈伟微奋不顾身地把伤势严重的陶勇背到骨科诊室,并锁上门,紧急给他进行了包扎与缝合(据北京青年报报道,1月22日北京市民政局将两位上前阻拦行凶者认定为见义勇为,陈伟微并不在其中)。
当陶勇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对施救者们表示感激:(当时)有3个人帮我挡刀了,一个是我们科的同事,他耳朵被削了半边,头上一个大口子。还有一个志愿者,头到现在都是肿的。还有一个患者家属,用胳膊去帮我挡刀。路边上的几个人,有人伸出脚去绊他,有人拿个铁棍子去追他,没有这些人帮我的话,我觉得我逃不掉。
与两位“贵人”的重逢
距离那个黑暗的日子已过去了128天。
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又回到了患者身边。5月27日(周三)是他固定出门诊的日子,巧的是,他再次见到了生命中的两位“贵人”。“她们都是女同志,却表现得特别勇敢,帮助我逃离了危险,非常感激她们。”陶勇说。
下午5时许,陶勇正埋头认真写着上一位患者的病历。有人推门进来,抬头的瞬间,陶勇立刻激动地迎了上去:“您来了!”来人正是当日在诊室里为他挡过刀的患者家属田女士(43岁,深圳市人)。她和丈夫带着15岁的女儿来眼科复诊。
田女士的手虽然好多了,但是还不能握拳。“跟您的伤比起来,我这不算事。”田女士左手中指和无名指上,伤及筋骨的伤痕至今仍清晰可见。
两只同样伤痕累累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2019年8月底,田女士就带着患有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女儿在陶医生的门诊看病。回想那一幕,至今仍心有余悸。“我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看到陶医生倒在脚下,那个人又挥起了刀。我下意识就伸手去挡…… ”田女士说,“当时真的没有想太多。陶医生是一位特别专业的医生,找他看病让人觉得很放心。他心地善良,对患者特别和蔼,总是千方百计帮患者省钱。对我们一家来说,陶医生就像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
这一天,陶勇还见到了对他有过命恩情的护士陈伟微。他俩虽是同事,但分属不同科室,彼此并不相识。陈伟微带来了医院职工捐给她的6000元见义勇为奖金。“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这钱我不能收。”陈伟微说,她看到陶医生要在六一儿童节当天为盲童进行公益直播,就想拜托陶医生把这些钱捐给那些有需要的孩子们。陶勇称,“她的内心特别光明和无私,让我很感动。”
5月28日,“陶勇复诊再遇为他挡刀患者家属”登上了百度热榜。
命运同时给了两种暴击:好的和不好的
“我最高纪录是一天做了86台手术。”
多名医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陶勇获得的成果,对于年龄不到40岁的医生来说极不容易。
如果命运没有开他的玩笑,陶勇可能会作为一个优秀的年轻医生,按部就班地看病、发论文、做发明,走专业道路成名成家。
然而,顺风顺水的陶勇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反转:在39岁这年,以一种不幸的方式“一夜成名”,成为公众人物。
不幸和幸运一齐到来。
遇到了凶顽、偏执、不知感恩的患者,与死神擦身而过,身心遭受了巨大打击,可能永远无法回到手术台,这些绝对是黑暗到不愿想起的日子。
但他又极其幸运地活了下来。
作为受害者,还要重回被砍伤的地方继续工作,需要极大的坚强。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各家媒体询问、解读,有没有感到压力?
应该是有的。从他在媒体的几次发言中看到,情绪还是起伏很大的。最初他是不敢相信,然后是现在其实不恨崔某,“如果我不停地把自己陷入到仇恨中去,绕不出来,甚至去报复他人和社会,那我就变成了第二个他,那就是传染病。”
然后是在《无话不说》的访谈上对主持人说:因为你完全让我没有戒备心,所以我想向你忏悔一样地说一下我的心里话,这些年我变得更加胆小了。其实我原来不敢说,但是我现在决定说,其实这些年我变得比原来胆子更小了。我也有时候很痛恨,为什么我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当身着白大衣的陶勇出现在730诊室,再次回到“受伤现场”,内心得有多强大?陶勇当然是勇敢的,但也需要给自己打气:“现在面对患者时,多少会注意保护自己,但也没有很大心理阴影,更不会时刻去担心。对我来说,目前状态调整得还好。”
虽然无法坐上时光穿梭机去改变过往,但还是忍不住设想:如果他不那么善良,去接诊那个患者,或许不会遭到这场无妄之灾;但也许正因为善良,上天才给他留了一条命,让他能站出来,为这些年来那些无辜倒下,来不及为自己申辩的被砍杀的医护人员说出自己的冤屈。
为何冤屈?一个医生,在医院里正常执业,却突然成为了凶案的被害者。
“80后”、年轻帅气、前途无量,28岁北医博士毕业,35岁成为主任医师,37岁担任三甲医院科室副主任和博士生导师,获省部级成果奖励3项,发表SCI论文5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6篇,主持国际科研基金4项、国家级科研基金2项,获国家专利3项、获得2015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称号。
多名医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陶勇获得的上述成果,对于一名年龄不到40岁的医生来说极不容易。
就这样一位出类拔萃、仁心仁术的医生,在自家的医院好好地看病,却被砍了,让很多医生想不通。还有哪个医生护士,能说自己有安全感?
陶勇事件引发了舆论的极大关注,陶勇的救治情况更牵动人心。应该说,这一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草案)》提交审议。
陶勇本人也通过媒体发声,呼吁尽快让医院的安检措施落地。他认为,虽然安检要消耗一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而且给就医患者造成一定时间的耽误,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恶性伤医事件。
当天,在工作中的陶勇遇到如此凶险,幸而得遇很多“贵人”,他们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而是伸手相助,从而让他逃过一劫。但是以后呢?医护人员在行使职责时,需要“贵人”来保驾护航,而不是通过安检等预防犯罪的制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啼笑皆非?
因此,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成人精神科一病区主任陆爱益就提出建议,以立法形式规定进入医院接受安检、加强医警联动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医护人员从业风险,保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教授也强调,要将安检制度的落实纳入院长的绩效考核中,为院长和分管医院安全的领导建立“一票否决机制”,医疗安全必须与医院重要领导的考核直接挂钩,只有领导重视,法律、制度、管理、流程才能顺利进行,才能落地实施。
截图由孙宏涛教授提供
幸而,有的地方政府已在行动。据北京日报报道,2020年5月14日,北京市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等事项。会议提出,要聚焦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因地制宜落实安检措施,健全医院安全防范制度。抓好源头预防,及时排查、妥善化解各类医疗纠纷,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实医警联动,卫健与公安部门,医院与属地派出所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研判,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做好预防处置,维护好医院安全秩序。
发稿前,自阜外医院孙宏涛教授处获悉,《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草案)》6月或将正式发布。
在此背景下,全国性的安检落地、源头预防、医警联动是不是也该提上日程了。
责编 | 苏暄 小脉
精彩回顾